本質核心
人才戰略的本質:人才是一種戰略資源。
人才戰略的核心是培養人、吸引人、使用人、發掘人。
人才戰略是對未來的思考,著重研究人才對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長遠發展的作用。
人才管理要素
在“管理上市”系列叢書之《績效·劍》中指出,近年來,國內在不同行業、不同層次都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荒,人才短缺現象越來越明顯。因此,如何發現、培訓、優化和獎勵人才,實現優化的人才管理、使人才創造價值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人才獲取
招聘和人才獲取的過程,專門用于識別、吸引、評估和招聘合適的員工。
人才開發
幫助公司管理每個員工的發展、繼續教育、認證以及其他學習活動。
人才評估
運用員工績效管理,用于協調、監控、評估、授權以及提高員工績效的持續性流程。
人才激勵
通過薪酬管理,將激勵、獎勵與員工績效預期和企業目標相關聯。
人才規劃
通過規劃與分配人力資源,將具有工作激情、擁有合適技能與經驗的員工安排到對應的職位,并為現在和將來識別與開發合適的候選人。
人才價值實現戰略
人才價值是指物化在人才身上的社會一般勞動時間,亦即物化在人才身上可用于創造性勞動的人力資本。人才價值實現是指人才提供服務、付出勞動和進行創造性活動所應得到的承認和補償,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等。人才價值的實現過程,實際是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過程,是人才作用得以發揮的過程,也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必須關注的關鍵環節。人才價值的充分實現,需要建立社會化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把智力資源科學量化,法制化為股權和資本,從而使智力資源進入法人治理結構,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參與到剩余價值的分配之中,最終建立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現代分配機制。根據體現中國人才強國戰略的有關文件精神,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的建設將加快步伐,按照黨的十六大的要求,將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從而達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多做貢獻的目的。
人才結構調整戰略
經濟結構決定人才結構。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動世界經濟在結構調整中不斷發展。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結構的變化,調整人才結構的任務十分緊迫。根據體現中國人才強國戰略的有關文件精神,中國人才結構的調整,在宏觀調整方式上,將會更多地重視市場機制的作用,同時輔之以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將會更重視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建立人才結構調整與經濟結構調整相協調的動態機制,根據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查的要求,調整人才的專業結構和能力結構、能級結構和地域分布,以期有效盤活人才存量,最大限度提高人才增量,不斷提升人才素質。通過人才結構的調整,解決人才短缺與過剩并存的問題,使整個人才隊伍具有更強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在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事制度改革戰略
人事制度改革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受計劃經濟體制下統分統配的傳統人事制度的影響,中國人事制度的很多方面還不能適應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需要。特別是由于受傳統的身份制度、檔案制度、戶籍制度、住房制度、保險福利制度的制約,中國人才流動的風險和成本比較高。在人才配置上,仍存在著“學非所用,用非所長”、“人不得其事,事不得其人”的現象,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根據體現中國人才強國戰略的有關文件精神,人事制度改革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發揮人才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堅決改革一切影響人才發展的體制弊端,努力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制度和機制,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才整體開發戰略
人才強國戰略明確提出對人才的整體開發,意在通過人才工作的協調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實現人才的整體性開發,要求堅持三支隊伍建設一起抓,把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這一人才隊伍的主體建設好,堅持分類指導、整體推進。要求在抓好東部發達地區人才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抓好西部和民族地區的人才工作,在抓好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工作的同時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私有組織人才工作,在抓好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帶動和加強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擴大人才工作覆蓋面,實現人才工作協調發展。
人才策略
1、以人為本,廣聚英才
2、能者授權,功者受祿
3、以能聘人:不論資排輩,能者上,庸者下,公平競爭,優勝劣汰;
4、以事留人:實行目標化、項目化、知識化管理,讓具體的事情留人,讓事實留人;
5、以情感人:實施"有限職工股權計劃",對做出重大貢獻的員工,尤其是中高級技術開發人員、管理人員、營銷人員,按照按勞分配的原則分配股份。
6、知人善任:根據個人特長作相應的工作安排,個人目標與公司發展緊密結合。